我对的深度思那些考被误规则积分机制解的游戏
说实话,最开始我也像大多数玩家一样,把Levi那张每周更新的积分分析图表当作投资圣经。毕竟,能收集7000多组数据做分析,看起来确实挺专业的。但经过几周的实战检验后,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 上周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:找了几个条件完全相同的账号,唯一区别就是Watchlist数量。结果发现,这个据说能影响1.08%积分的指标,实际上根本没起作用!这就好比在超市排队,有人告诉你拿购物篮会影响结账速度,结果发现收银员根本不在乎你用什么装东西。 其实Levi的方法有个根本问题:他是先假设某些指标会影响积分,然后倒推公式。这就好比看着天上的云彩猜明天的天气,准确度自然有限。更糟的是,这种"加法游戏"的思维让很多人误以为积分就是简单地把各项指标按比例相加。 活跃度:这个指标很有意思。我发现它像个"饱食度"计量表——达到某个临界值就饱和了。我每天给每个账号发5条消息,就像给植物浇适量的水,再多也不会长得更快。有意思的是,活跃天数确实会影响结果,就像健身打卡,连续7天肯定比4天效果更好。 持仓价值: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"隐形折扣"。想象你在买水果,买得越多单价越便宜。但在FT里正好相反——持有超过5个Key后,你的持仓价值就开始"缩水"了。上周这个阈值还是8个,说明规则就像超市促销,说变就变。 我发现这个指标就像是给FT官方"交保护费"——你交得越多,获得的积分奖励就越高。上周有个朋友通过频繁换仓,硬是把每ETH的积分从72.9分拉到了100多分!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街机,投币越多游戏时间越长。不过具体计算公式还是个谜,我猜可能是直接加到总分里的。 Holding Count这个指标确实存在,但对普通玩家来说就像是用显微镜看大象——影响微乎其微。除非你是那种持有几千种Key的"收藏家",否则真的不必在意。至于Holders Count,我还在琢磨它的作用机制,就像在解一道数学题,暂时还没找到突破口。 说到底,FT的积分系统就像个黑箱,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推测内部机制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盲目相信某个"权威"分析,不如自己动手验证。毕竟在这个游戏里,真正赚钱的都是那些愿意花时间钻研规则的人。打破迷信:Levi分析图的局限性
亲测有效的关键指标
手续费的神奇加成
那些被高估的指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市场惊魂24小时:老韭菜的血泪教训
- dYdX的独立链之路:一场关于去中心化与性能的深度思考
- 币圈老司机教你解套绝招:周五夜盘大战在即,别让套单毁了你的周末!
- 11月加密货币安全事件飙升:3.5亿美元不翼而飞
- DeFi投资新风向:Foresight Ventures的投资逻辑大揭秘
- Mint Cash为何引爆USTC狂潮?揭秘稳定币新贵的财富密码
- 游戏巨头押注区块链:索尼微软的特洛伊木马计划
- 加密货币界十年盛典:CoinAgenda加勒比收官之作即将启幕
- Moonbeam亚洲行:从香港到曼谷的加密之旅
- 牛市真的要来了?手把手教你抓住比特币最佳买入时机
- ARK会成为下一个TRB吗?巨鲸正在下一盘大棋
- 深夜思考:当币圈地震时,我们该关注什么?
- 投资智慧: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
- 阿根廷新总统铁腕改革:誓要炸掉央行 比索末日将至?
- 重磅:AlveyChain伦敦VR大会全攻略
- 比特币即将创新高?这些潜力币种和利好消息不容错过
- 从巅峰到谷底:Cosmos生态的生死劫
- LUNA余晖下的资本狂欢:Mint Cash如何玩转亡者重生剧本
- Web3狂欢再临柏林:12月这场科技盛会不容错过
- 市场回调恰是黄金入场时机?深度解析当前加密行情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