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误的实名字被具用工
说实话,看到"Nostr Assets"这个名字,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领域的观察者,我得说这个名字确实起了反作用。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发币工具,但实际上它做的事情要简单得多——简单来说,它就是把Nostr消息系统变成了一个钱包遥控器。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你有个上了锁的保险箱(托管钱包),但钥匙在银行(服务端)那里。现在Nostr Assets做的,就是让你能用即时消息(Nostr)给银行发指令:"给我转100块给老王"。因为大家都用同一个保险箱,内部的转账连区块链确认都省了。 这里的关键在于,Nostr本身只是个消息系统,就像微信一样能发签名消息,但没法防伪造或防双花。你用来发消息的公钥,也根本不是什么资产存储账户。真正的资产还是在区块链上,只是通过这套消息系统来操控而已。 说到这儿,我不得不提Alby钱包提出的NIP-47方案。这个设计很有意思——相当于把你的闪电节点和Nostr客户端装在一个盒子里,通过加密消息远程操控。搞过服务器的朋友应该能秒懂,这就是个加密版的SSH嘛!但借助Nostr网络的优势,任何中继节点都能支持这种远程操作。 从技术角度看,Nostr Assets其实走了条折中路线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只需要Nostr公钥就能开户的"交易所"——不用手机号,不用邮箱,所有操作都有数字签名背书。虽然目前主推的是托管方案,但文档里也提到了支持自主保管钱包的可能性。 作为业内人士,我认为这种设计虽然不够完美,但确实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: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让加密资产的操作更贴近现代人的通讯习惯。毕竟,谁不想用发消息的简单方式来管理资产呢?名字背后的真相
技术实现的两种思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链上现实:重新定义数字世界的可能性边界
- 以太坊智能账户革命遇冷:ERC-4437为何叫好不叫座?
- 币圈死亡冲锋号:这些币种一启动,就该警惕风险了!
- Terra生态代币为何突然诈尸?深度解析LUNC和USTC的逆袭之路
- 当AI开始发币:一个码农的奇幻实验之旅
- 金融界痛失智者:查理·芒格的最后一课
- 2024年NFT产业十大趋势:一位深度参与者的真实观察
- 当加密技术成为政治角力的牺牲品:行业何去何从?
- DeFi时代的金融革命:Littlemami Labs如何抢占下一个万亿市场
- 当东方遇见欧亚:CoinTR与EOS Labs携手点燃土耳其Web3革命
- 投资理财新思维:如何在币圈玩转仓位管理
- 比特币的第二战场:当去中心化遇见可扩展性
- 香港打响稳定币监管第一枪: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数字新机遇
- 炒币路上,技术派和心态派谁能笑到最后?
- 比特币跌到3.7万刀,为何这些金融老炮还在疯狂抄底?
- 加密风云录:CZ滞留美国风波与行业最新动向
- 9月9日加密市场观察:比特币和以太坊走势剖析
- IOTA凭什么突然逆袭?这个低调项目如何实现3000%交易量暴涨
- Bitdu的安全之道:一位资深玩家的真实观察
- 6.5亿美元代币洪水来袭 山寨币市场遭遇解锁寒流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