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当L发力开始2混酣,战正老牌悄悄
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L2项目越是扎堆出现,我反而越看好那些老牌L1的潜力。记得上一轮牛市时,非以太坊L1就像一群跟风者,大家都在忙着复制粘贴Aave和Uniswap V2的模式,靠流动性挖矿来吸引那些追涨杀跌的投机客。那时候的市场,创新?不存在的。 最讽刺的是,就连NEAR、Polkadot这些非EVM链,都争先恐后地推出EVM侧链。Aurora、Moonbeam、Kava...这些名字现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了?还有更惨的,EOS EVM和Solana的Neon直接错过了这班车。它们唯一的卖点是什么?就是比以太坊便宜点、快一点、品牌响一点、挖矿收益高一点。多么可悲的差异化竞争。 但市场终究是理性的。随着熊市来临,那些靠补贴维系的TVL很快就现出原形,资金纷纷回流到更安全的以太坊怀抱。更要命的是,Optimism、Arbitrum这些L2新贵横空出世,不仅解决了扩容问题,还玩起了空投预期这种"撒钱引流"的把戏,一时间用户趋之若鹜。 不过老牌L1们可没闲着,它们正在悄悄进化。比如Avalanche,现在专注于资产代币化这个细分市场;Polygon则另辟蹊径,把自己定位成"L2的孵化器";NEAR在搞什么"链抽象"技术,听起来就很高级;Solana依然是那个"速度狂魔",坚持走自己的单链扩容路线。 最让我惊讶的是BNB Chain,它推出的opBNB L2其实是个烟雾弹,真正的大招是BNB Greenfield这个数据金融平台。在AI大热的当下,它居然想到了用区块链来做隐私保护的LLM训练,这个脑洞我给满分。 说实话,现在很多L2就像当年的山寨L1一样,除了分叉和补贴,想不出什么新花样。看看ARB那个饱受诟病的质押方案就知道,它们的代币经济模型有多糟糕。反观那些老牌L1,经过一轮洗牌后,反而沉淀出了更有价值的东西。 最近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,那些老牌公链代币都在默默上涨。如果你还在观望,不妨去挖掘那些还没启动的潜力项目。记住,在加密世界,有时候"老酒"反而更香。至于具体怎么选?关注我,下期我会带来更详细的赛道分析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的春天何时到来?市场正在传递这些微妙信号
- 从走地鸡到金凤凰:KSM如何上演市值逆袭大戏
- 香港加密新纪元:政策红利下的黄金赛道
- 美联储政策转向引发市场震荡:比特币ETF能否如期而至?
-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: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?
- MOBOX链游搬砖实战:小氪玩家的生存之道
- 科技盛会点亮马六甲:Web3.0浪潮下的数字化变革
- Celestia空投狂欢:7万个TIA代币究竟值多少钱?未来走势大解析
- 比特币或将突破13万美元大关?这些因素正在推动牛市
- 暖心!CoinW币赢这场跨越台湾4城的爱心行动,让3000美元物资温暖流浪毛孩
- 比特币生态的春天真的来了吗?这些新变化让人眼前一亮
- 11月7日BTC交易复盘:一场400点的完美狙击
- 狗狗币暗流涌动:350亿美元市值的梗币王者即将变盘?
- 老韭菜的血泪教训:普通人如何在下一轮加密狂潮中稳健获利
- 香港加密新政周年记:东方之珠如何华丽转身?
- 17岁狂赚千万的币圈神话:凉兮的逆袭故事
- 卡尔达诺的0.26美元拉锯战:一场投资者的心理博弈
- SUSHI:2023年DeFi赛道的潜力股,真的会迎来爆发吗?
- 以太坊多空博弈:1920美元成关键战场
- 当笑话成为财富:Meme币狂欢背后的真实逻辑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