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险的放贷游的数戏戏字游一场
说实话,每次谈到Tether这个稳定币巨头,我都忍不住要感叹:这生意做得实在是太精明了。想象一下,你经营着一家不受监管的数字银行,储户的钱乖乖躺在账户里,你既不用付利息,还能把资金投入到收益率超过5%的美国国债中——这简直是金融界的"躺赚"模式啊! 截至今年6月,Tether手握865亿美元资产,其中832亿美元是用来支持其稳定币的。最妙的是,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投资于流动性极佳的短期国债。要知道,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,这些资产每天的收益率能轻松达到5.3%。粗略算来,一年就是46亿美元的无风险收益——这数字让人看了都眼红! 更让人羡慕的是,Tether根本不用担心银行挤兑这种糟心事。去年加密货币寒冬期间,虽然遭遇了短暂的提款潮,但对这个庞然大物来说不过是挠痒痒。现在市场回暖,投资者又纷纷把资金存回Tether。按理说,这种躺着就能赚钱的生意,管理层应该把办公室门一关,专心享受这来之不易的"甜蜜期"才对。 但偏偏Tether非要玩火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爆料,这家公司又开始悄悄发放USDT贷款了,而且规模还不小——二季度贷款余额从53亿增加到55亿美元。最讽刺的是,他们去年12月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在2023年把贷款清零! 作为曾经的银行从业者,我看到这个消息时简直震惊。这就好比一个人中了彩票头奖,却偏要去地下赌场玩俄罗斯轮盘赌——明明已经财务自由了,何必再去冒险?要知道,硅谷银行的教训还历历在目:为了追求更高收益,把资金投入长期国债,结果在市场转向时把自己玩死了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Tether发言人的解释:"我们是为了帮助长期合作的客户避免被迫平仓"。这话说得冠冕堂皇,但只要稍微懂点金融的人都能听出弦外之音——这些"长期客户"很可能是那些持有大量加密货币的对冲基金和交易所。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某个加密对冲基金用比特币作为抵押从Tether借出USDT,然后用这些稳定币继续买入更多加密货币。如果市场下跌,Tether就要面临两难选择:要么追加保证金要求(可能引发大规模抛售),要么继续放贷维持泡沫。这不正是加密货币批评者们一直警告的"自循环泡沫"吗? Tether的辩解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些"大而不能倒"的银行。他们声称放贷是为了"防止抵押品被迫低价出售",但这种所谓的"救市"行为本质上是在用稳定币持有人的资金赌博。一旦市场转向,这些以波动性极大的加密货币为抵押的贷款,很可能会变成坏账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金融周期的人,我最担心的不是Tether现在的资产负债表有多健康,而是这种"救市"心态会让他们在下次危机来临时越陷越深。历史一再证明,当金融机构开始用"维护市场稳定"为理由放松风控时,往往就是危机的前兆。 毕竟,真正的好银行应该像守财奴一样守护储户的资金,而不是扮演加密货币市场的"最后贷款人"。Tether现在最需要的,或许不是更高的收益率,而是一个懂得说"不"的风险总监。本可以躺着赚钱的完美生意
危险的放贷游戏
谁是背后的借款人?
危险的"救市"逻辑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底部信号初现?9.9行情深度解读
- 市场观察:比特币韧性十足,山寨币暗流涌动
- 加密货币成哈马斯筹款新渠道?专家:仅占资金冰山一角
- Meta这项AI水印新技术,能解决假图泛滥的难题吗?
- OpenAI内幕:Q星项目引爆高层地震,AGI真的要来了?
- 数字货币市场深度观察:空头格局下的交易策略思考
- 别折腾了!专家告诉你:炒币择时真的没那么重要
- RWA金融革命:当砖头遇上区块链的时代来了
- 以太坊反弹乏力,后市恐将继续探底?
- 区块链真的是底层人群翻身的最后希望吗?
- 当区块链遇上盲盒:LUCKY BOX让你玩着把钱赚了
- 比特币的平静期:市场究竟在酝酿什么?
- 当稳赚不赔遇上区块链:揭秘那些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骗局
- 市场即将变天?10月13日师爷陈最新解读:这个位置很关键
- Web3安全警报:2023年三季度黑客狂欢,7亿美元打了水漂
- DeFi借贷江湖风云录:五大平台架构演进背后的故事
- Web3.0市场异动: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,DeFi生态持续扩张
- 区块链真的是底层人群翻身的最后希望吗?
- Ripple首席财务官突然离职 背后暗藏哪些故事?
- 重磅!LittleMami双币挖矿玩法即将引爆市场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