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如何项目开市口撕利基加密缘突用从边场缺切口
作为在创投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见过太多创业者拿着TAM(总可服务市场)的漂亮数字夸夸其谈。说真的,那些声称要"服务全球互联网用户"的ppt,简直比咖啡馆里的创业计划书还要空洞。市场从来不是铁板一块,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分角落。 记得2008年第一次读到比特币白皮书时,我就被它精准的切入点震撼了。当时很多人嘲笑"去中心化电子现金"这个概念太狭隘,但正是这种聚焦让区块链技术有了立足之地。就像我们常说的,试图讨好所有人最终只会得罪所有人。 我特别喜欢拿Uniswap的成长故事来举例。2018年他们刚起步时,主打的根本不是什么"打败中心化交易所"的宏大叙事,而是解决了一个很小但很痛的点: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代币也能轻松建立流动性池。当时我和创始人Hayden Adams喝咖啡时,他兴奋地描述着如何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DAO项目启动流动性,那场景至今难忘。 如今看来,Blur挑战Opensea的案例同样精彩。他们敏锐地察觉到NFT市场存在"收藏家"和"交易员"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。就像华尔街老手常说的:"你要么做市,要么吃市。"Blur选择了后者,用代币激励和专业工具吸引了那些被Opensea忽视的交易鲸鱼。 这些年我总结出一个规律:真正改变世界的公司,往往都是从解决"小问题"开始的。Facebook最初不过是哈佛校园的选美网站,亚马逊起家时连仓库都没有,靠的是从书商那里现调现货。 记得2014年参加Nvidia的投资者会议时,黄仁勋还在大谈游戏显卡。谁能想到几年后,他们靠着CUDA架构在AI训练市场独占鳌头?这让我想起彼得·蒂尔的那句话:"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。"聪明的创业者都懂得避开红海,自己开辟蓝海。 亚马逊的AWS发展史尤其发人深省。最初只是内部工程师为了省事搭建的服务器管理系统,如今却撑起了半个互联网。我认识的一位早期AWS员工告诉我,当年他们内部讨论时,连贝索斯都没预见到云服务能有今天的规模。 看了这么多案例,我想给加密领域的创业者三点忠告: 首先,忘掉那些"万亿美元市场"的幻想。去找那些被大平台忽视的细分需求,就像Uniswap发现长尾代币流动性缺口那样。 其次,要相信"小即是美"。我们基金最成功的几笔投资,都是投给那些专注解决特定场景问题的团队。去年有个项目就专门做DeFi协议的税务工具,现在估值已经翻了几十倍。 最后,保持开放心态。你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可能完全走不通,但那个"小切口"往往会带你发现更大的金矿。就像亚马逊从卖书到做云服务的蜕变,这种转型需要智慧和勇气。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加密世界,与其追逐热点,不如静下心来寻找属于自己的"利基切口"。记住,所有伟大的征程,都是从一小步开始的。一、区块链的破局之道
二、小切口里的大生意
三、给加密创业者的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IC Ghost:当MEME币遇上社区自治,ICP生态能否借此翻身?
- 加密货币寒冬再添亡魂:Hodlnaut难逃清算命运
- 比特币:数字黄金还是信任革命?
- 韩国人的加密狂想曲:从泡菜溢价到财富泡沫的狂欢与幻灭
- 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为何要对Kraken交易所开刀?
- Cetus:DeFi世界的新星,凭什么能在SUI生态中脱颖而出?
- 币圈行情诡异:老韭菜的7条生存法则
- 从震荡行情中寻找机会:我对当前数字货币走势的思考
- 赵秦川:坚持原有空单策略 把握回调做多良机
- 行情高位震荡:11月13日币市深度观察
- SocialFi 2.0时代:Atem Network如何重塑社交价值分配
- 当司法遇上比特币:虚拟货币处置的现实困境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比特币生态风云录:Ordinals与Atomicals的江湖争霸
- 当比特币遇见艺术:Unigraphs如何用聪创造NFT新玩法
- Web3.0日报:贝莱德入场ETH现货ETF竞赛,NFT冰淇淋店引爆成都
- BitVM本质剖析:一个比特币证明系统而非虚拟机
- SEC的加密禁令:一场自毁长城的监管闹剧
- 市场惊魂后是机遇?资深交易员告诉你如何抄底布局
- 比特币的那些数字文物:铭文协议的演进史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