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泡沫h的的谢们正幕演狂欢怎样见证一场出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着friend.tech这出大戏,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剧本在上演。NingNing说得没错,万物皆有周期,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投机气息的加密世界。 让我来分析下这个平台的现状吧。到目前为止,friend.tech已经经历了三波明显的交易热潮。有趣的是,前两波的走势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——都呈现完美的正态分布曲线。而现在这第三波,老实说,我感觉它正在重蹈覆辙。 看看9月13日的数据,交易量已经飙升到52.5万次,和第二波8月21日的峰值持平。但接下来的发展让我不禁摇头——次日立马暴跌39%,随后进入长达两周的"冬眠期",key的价格更是集体跳水,简直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割韭菜表演。 现在的情况反而更令人担忧。截至发稿时,今天的交易量只有29.3万,换算成24小时数据大概31.3万左右,比昨天53.9万的高点暴跌了42%。这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难道又要开始新一轮的"沉睡期"? 最让我警惕的是这次的数据对比:在8月21日的峰值时,活跃买卖地址高达47,145个;而现在只有24,145个地址,却产生了更多的交易量。这意味着什么?简单来说,就是更少的玩家在进行更频繁的交易——这分明就是典型的"内卷"迹象,绝非健康增长的信号。 说到base链,现在的局面也挺有意思。79,708的日活中,friend.tech就占了30.3%。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问题:到底是base成就了friend.tech,还是friend.tech带火了base?说实话,现在连我这个老玩家都说不清了。 但我可以确定的是,当一个项目的交易量完全依赖少数玩家的高频操作,当它的价格走势呈现出如此规律性的暴涨暴跌,我们就该警惕了。毕竟在这个圈子里,见过太多类似的剧本,而结局往往都是新韭菜们交的学费。 所以各位朋友,如果你还在friend.tech的游乐场里玩耍,请记住:音乐终会停止,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时机找到那把椅子。而现在看来,音乐似乎已经开始变得断断续续了...三波浪潮: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
危险的信号:虚胖的交易量
base与friend.tech:鸡生蛋还是蛋生鸡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深夜复盘:那些交易教会我的事
- 市场风暴前夕:黄金与比特币为何成为投资者最后的港湾?
- 泡沫褪去后的Web3众生相:我在Token2049见证的行业寒冬
- Lybra Finance的困境与破局之道:一个业内人士的思考
- 投资新风口:灰度以太坊期货ETF背后的产业暗战
- 比特币ETF或将引爆千亿美金市场?华尔街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
- 比特大陆CFO香港演讲实录:矿机市场寒冬中如何寻找春天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当美联储按下暂停键后发生了什么?
- 熊市下的生存之道:Ledn如何守住借贷平台的底线?
- Windows 11迎来AI革命:微软Copilot正式登场
- 以太坊活跃地址首超比特币:加密世界的格局正在改变?
- TRONENERGY:让波场交易不再能量焦虑的贴心管家
- 解密Brine.Fi:一家让Pantera掏出1650万美元的DEX有何过人之处?
- 中国资本大逃亡:比特币会迎来东风吗?
- BXWeb3是如何重新定义你的理财方式的?
- 从数字货币到AI:软银的百亿豪赌正在上演
-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- 重磅剧透!第五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即将惊艳登场
- 生息稳定币:一场未竟的金融革命?
- 去中心化稳定币版图:一场永不落幕的创新竞赛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