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定安全香港币新绳规钢丝金融间的与自由之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最近香港金管局发布的稳定币监管新规让我不禁感慨:这可能是全球最严苛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了。明年8月就将实施的这套规则,简直是在金融创新的热情上浇了一盆冰水。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在香港买个稳定币,手续比开银行账户还要麻烦。必须提交全套身份证明文件,发行方还要把你的资料存五年。更夸张的是,连我们熟悉的去中心化钱包都要经过"可靠度"评估才能用,这就像要求每个用现金的人都要登记身份证一样荒诞。 我认识的一个做OTC的小老板已经在准备转行了。"以前客户转个账几分钟的事,现在要填一堆表格,谁还来找我们啊?"他苦笑着对我说。 说实话,我能理解监管层的良苦用心。毕竟去年Terra暴雷的阴影还没散去,加上反洗钱的国际压力,香港选择收紧管控也在情理之中。但问题是,这种"宁可错杀一千"的做法,会不会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? 举个例子,新规要求每笔转账都要像银行汇款一样实名制。这在技术上可行吗?我咨询过的几位开发者都直摇头。要知道,区块链的魅力就在于点对点的自由流通,现在硬要套上传统金融的枷锁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 最让我担心的是行业生态的割裂。1500万的牌照申请费,2500万的实缴资本,这明摆着就是告诉中小创业者:"这里没你们什么事"。长此以往,香港可能会沦为大银行和科技巨头的游乐场。 前两天跟一个新加坡的项目方聊天,他直言不讳地说:"香港这是在自断经脉。我们团队已经决定把总部迁到迪拜了。"听到这话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 当然,事情也许没那么悲观。金管局也说了,等技术成熟会考虑放宽。但问题是,等"技术成熟"的时候,市场机会还在吗?看看隔壁新加坡,人家在合规和创新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。 说到底,金融监管就像养花。太松了容易长杂草,太紧了又会把新芽都掐死。香港现在选择了最安全的路径,但安全不等于发展。当其他地区都在拥抱Web3的原生逻辑时,我们会不会因为过度保护而错失良机?这个问题的答案,恐怕要交给时间来证明了。 PS:听说首批牌照明年9月就会发放,渣打、京东这些大玩家已经摩拳擦掌了。不过说实话,我更期待看到本土创新力量的身影,希望他们不要在这场监管风暴中被完全边缘化。严苛到什么程度?
监管的逻辑在哪里?
创新的代价
未来何去何从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.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
- 告别发币噩梦:TP钱包与熊猫工具的傻瓜式发币革命
- 以太坊多单完美收官,40点盈利尽在掌握
- 当技术神话破灭时:我们到底该相信什么?
- Cartesi八月生态全景:开发者狂欢与社区新气象
- 从比特币先驱到加密货币大盗:Jimmy Zhong的双面人生
- 虚拟货币涉案处理:一场司法与监管的尴尬博弈
- XRP蓄势待发:0.51美元只是起点?专家预测年底或将冲击1美元
- 当养老金遇上加密货币:一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资本盛宴
- 当数字黄金遇见金融风暴:加密货币风险治理新思考
- 2024年值得你All in的加密货币王牌
- BigTime爆红背后:链游行业的十字路口
- Avalanche新利器:一次交易搞定300种代币交换
- 欧盟的数字欧元计划迈出关键一步:11月正式进入实操阶段
- 以太坊多单狂欢:40点完美止盈实录
- V神1500万美元资产大挪移:加密社区再次沸腾了!
- 从无息到生息: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期权数据透露的多空博弈玄机
- Bigtime还能玩吗?一位老玩家的深度观察
- 从俄罗斯寡头到加密先锋:揭秘Telegram创始人的数字流亡之路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