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为什么依然看新思考好结市场构化加密机会
这次2049大会我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参与方式——在办公室里泡茶会友。那张标志性的黄色小茶几见证了一场场深度对话,也消耗了我大量存粮:半桶茶叶、30瓶巴黎水、12听可乐、8杯酸奶、三瓶啤酒,还有差点过期的椰子水。这场私人沙龙式的交流让我获得了不少一线洞见。 与投资组合的项目方长达1.5-3小时的深度交流中,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现象:首先,Web3项目正在悄然向传统市场渗透。有家数据公司成为彭博供应商,衍生品交易所被传统做市商接入,去中心化数据标注公司开始服务微软——这些案例都说明区块链技术正从边缘走向主流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说的:"Web3要成功,就得先学会和Web2大佬做生意。" 其次,国际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。我亲眼见证一些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出海后,短短一年内取得的惊人进步。虽然在新加坡可能住不起豪宅,得挤食阁吃饭,但长期来看绝对值得。就像玩网游,总不能永远在新手村打转吧? 最让我惊讶的是市场两极分化。现在的加密市场就像个哑铃,两端是"纯韭菜"散户和"土豪"机构。那些还指望服务中小企业的项目,基本都在苦苦挣扎。有位前辈说得直白:"要么跪舔大B,要么收割韭菜,中间路线走不通。" 与业内大佬们的彻夜长谈后,我得出几个关键结论:首先,期待Web3完全取代Web2的想法太过天真。这让我想起历史课上学的,既得利益集团从来不会主动革命。Web2巨头们牢牢掌握着利益分配权,除非新技术能让他们赚更多钱,否则变革谈何容易? Web3真正的机会在于三个方向:第一是抢占Web2尚未形成垄断的赛道,比如开源社区和AI数据标注。有个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的项目让我印象深刻,他们解决了Web2时代的数据孤岛问题。第二是帮助Web2赚钱的领域,比如支付和游戏。第三世界国家在这方面展现出惊人潜力,YGG就是个典型案例。 第三类机会来自大厂被迫转型。比如Grab接入Polygon的案例就很有意思——用户可以用USDT充值,在生态内无缝使用。这种"温水煮青蛙"式的渗透,或许比正面硬刚更有效。 北美监管趋严导致人才外流,越来越多的项目方和基金选择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。这个小岛国凭借"不折腾"的营商环境和英语优势,正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。我常跟国内项目方说:就算不常住新加坡,也要经常来转转。 目前我们最关注的不是圈子内的技术内卷,而是如何打造能让圈外用户理解的基础设施。作为传统基金出身的观察者,我依然看好加密市场的结构化机会——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的用户和第一世界的资金。就像我常对团队说的:"区块链要真正成功,就得先忘掉'区块链'这三个字。" (本文写于深夜航班,咖啡因作用下思绪万千)项目方的真实生存现状
Web3突围的三大路径
全球化视野下的新机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26485关键点位解析:行情展望与交易策略
- DePIN:Web3世界的下一匹黑马?行业大佬为你揭秘
- 当狗狗币遇见元宇宙:一场颠覆传统的金融革命
- Solana(SOL)强势崛起:38美元目标触手可及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从外汇玩家到加密大佬:一个普通人的财富自由之路
- 11月6日比特币早盘:市场在玩过山车?
- Restaking:信任机制的交流电革命正在上演
- 比特币艰难复苏之路:为何突破26,000美元后仍举步维艰?
- 当你遇到MeMeCoin:一个毫不掩饰的纯粹模因币
- ZRO代币即将登场:一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发布
- 15年后再读大饼白皮书:一个颠覆性金融实验的前世今生
- 稳定币:从野蛮生长到合规竞赛的华丽转身
- Bora Bora DEX AMA全记录:颠覆你对去中心化衍生品的认知
- 华测检测在进博会的绿色答卷:一份报告背后的气候担当
- 比特币多单精准狙击!400点利润轻松落袋
- 零成本挖矿新机会:Frame公链测试网NFT铸造全攻略
- 进博会上的金融创新:西门子如何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
- 比特币Taproot Cans空投攻略:手把手教你0成本撸7000块
- 黄金暴涨启示录:比特币能否复制这场数字淘金热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