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多远还有宙热理想距离元宇潮退去
说实话,每次听到那些元宇宙发烧友眉飞色舞地描绘未来图景时,我都忍不住想笑。他们信誓旦旦地说,不出几年,我们就会戴着笨重的VR头显去买菜、相亲、上网课,仿佛虚拟世界明天就能取代现实生活。这种狂热不仅存在于Meta那些年薪百万的高管中,就连我LinkedIn上那些顶着"Web3先锋"头衔的朋友们也在重复同样的论调。 记得去年看到皮尤的调查数据时,我着实吃了一惊——超过半数的科技精英居然相信2040年前元宇宙能融入日常生活。但作为亲眼见证过.com泡沫和加密货币过山车的过来人,我太清楚这种集体乐观能维持多久了。就像追了三年还没更新的美剧,观众的耐心迟早会耗尽。 看看现在市面上的元宇宙产品吧,简直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市场混战。Roblox和《堡垒之夜》本质还是游戏;Decentraland那帮人整天把区块链挂在嘴边;Meta的Horizon Worlds倒是想包罗万象,可每次我戴上他们的头显都晕得想吐。更别提那些品牌搞的"元宇宙体验",去年某邮轮公司推出的虚拟看船服务,活像20年前的水平,连我70岁的老妈试了都说"这还不如手机上看图片清楚"。 不过话说回来,企业级应用倒是给了我不少惊喜。微软Teams的Mesh虽然用着像早期版本的Zoom,但确实帮我们公司省了不少差旅费。安永的调查显示,八成用过元宇宙的企业都尝到了甜头,这让我想起2000年时大家对电子商务的质疑。记得当时我任职的零售公司老板看着亚马逊的财报直摇头:"网上卖书能成什么气候?"结果呢? 我特别喜欢拿《堡垒之夜》的虚拟演唱会举例子。Travis Scott那场演出吸引了1200万观众,比线下体育场多出几十倍。现代汽车在元宇宙里卖虚拟概念车,巴宝莉推出数字时装——这些案例都在证明,品牌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,探索这个新世界的可能性。 但问题就在于,现在的元宇宙就像个胃口巨大的饕餮。渲染一个虚拟世界要消耗的算力,足够把我老家整个县的电脑都烧冒烟。去年我参加某个元宇宙展会,光是加载场景就等了15分钟,最后因为显卡过热死机了。这体验,别说我妈了,连我这个科技媒体主编都想骂人。 好在情况正在好转。GPU价格终于开始回落,云服务商们也纷纷降低报价。最近试用新版Quest Pro时,我发现延迟明显改善了。这让我想起2007年iPhone问世时的场景——第一代产品槽点满满,但谁又能预料到智能手机后来的爆发? 有人唱衰说元宇宙泡沫破灭了,我倒觉得这是必经的阵痛期。任何颠覆性技术在走向成熟前,都要经历这样的质疑。记得2001年互联网寒冬时,多少人断言电子商务永远成不了气候?现在回看只觉得可笑。 元宇宙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,虽然走得跌跌撞撞,但方向是对的。我们需要给这个领域更多时间和耐心,让技术沉淀,让生态完善。也许用不了到2040年,当VR头显变得和智能手机一样普及,当虚拟会议和现实会议一样流畅,人们会惊讶地发现:原来元宇宙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。 所以对于那些急于下结论的人,我想说:别急着判死刑。互联网从诞生到改变世界,也花了二三十年。给元宇宙一点时间,它或许会还我们一个惊喜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商业应用:黑暗中乍现的曙光
技术瓶颈:拦路虎还是垫脚石?
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难熬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: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
- 币安区块链周选址土耳其,战火阴影下能否顺利举行?
- XRP法律战深度解析:监管风暴下的加密货币未来
- Shiba Inu生态:当价格不再是唯一指标,未来更值得期待
- 鲍威尔放鸽引发市场狂欢,为何ETH成为最大赢家?
- 市场回调?这或许是你梦寐以求的抄底良机
- 金辉的实战总结:这波空单操作简直完美!
- 市场跌出机会:加密巨头即将展开反攻
- NFT推广之道:如何打造长盛不衰的数字资产营销策略
- TRON这场反弹,是真涨还是假象?资深投资者的深度解读
- 币圈风云:从权力梦想到监管风暴
- 区块链模块化的十字路口:一场关于未来的深度思考
- 当香蕉枪变成哑弹:从Banana Gun事件看智能合约审计的重要性
- 数字藏品交易的合规之路:这些雷区千万别踩
- LOOM能否上演10倍神话?深度解读这个突然爆发的潜力币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:199天后或将开启新一轮牛市?
- 稳定币争夺战:一场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产业革命
- 一位老股民的肺腑之言:投资路上那些不得不说的真相
- 香港金管局频繁警示:虚拟资产交易所乱象何时休?
- 从画室到考场:我在厦门致学教育的蜕变之旅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