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坊L能之想还2扩困展性离理以太有多远
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技术文章,让我这个研究公链多年的"老油条"都不由得眼前一亮。文章标题是《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》,说实话这个标题看起来有点晦涩,但内容却实实在在地戳中了当前以太坊生态的痛点。 记得2017年我刚接触区块链时,以太坊还被称为"世界计算机"。转眼7年过去,这台"计算机"的处理能力似乎仍然跟不上时代需求。BNB Chain作为后起之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。两大公链都不得不将扩容希望寄托在L2方案上,但现实情况却令人喜忧参半。 文章中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些赤裸裸的数据对比。V神在2021年的乐观预测是L2能把交易数据压缩到11%,每秒处理1万笔交易。但现实情况呢?OP系统现在的数据压缩率只有37%,这意味着以太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2000笔L2交易。这个数字还不到预期的五分之一!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以太坊升级的老玩家,我深知扩容问题的复杂性。文章提出了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,但每个都充满挑战: 首先,提升以太坊主网的calldata处理能力。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就像给正在飞行的飞机换发动机——风险太大。我清楚地记得上次伊斯坦布尔升级时,就因一个简单的EIP提案社区讨论了整整三个月。 其次,优化L2的数据压缩算法。这就像要求一个已经考了90分的学生再提高10分——越往上越难。我记得去年某L2项目宣称要将数据压缩率提高5%,结果半年过去了,这个"突破"仍然停留在白皮书上。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三条路:Layer3。Arbitrum最近推出的L3开发套件让我想起了互联网早期的CDN技术演进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"套娃式"的扩容会不会带来新的中心化风险?就像现在的DeFi项目,虽然号称去中心化,但大部分流动性还是集中在少数几个CEX手中。 说实话,目前看来这三条路都不是完美解决方案。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:"在区块链领域,没有银弹,只有权衡。"或许未来的解决方案会是这三者的某种组合?又或者会出现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全新方案? 参考文章:从opBNB和以太坊L2的性能差异理解Rollup的瓶颈及优化方式两大公链的扩容困境
扩容瓶颈到底在哪里?
Layer3会是终极答案吗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Web 3.0创新大赛启幕:数字经济新赛道的中国探索
- 以太坊站上4700美元,这次真的能破历史新高吗?
- Hyperliquid:一个草根项目如何逆袭成为DEX巨头?
- 昨夜币圈惊魂:比特币跳水5%,10亿美金灰飞烟灭的背后真相
- 【市场观察】本周加密货币行情展望: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
- ZK技术的新战场:从扩容工具到数字主权革命的蜕变
- 8.14数字货币行情:BTC站稳12万关口,ETH强势突破4600
- 艺术收藏迎来奶茶价时代:鲸探让数字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
- 美联储终于醒悟:这些面子工程早该叫停了
- Trxdefi:重塑TRX质押与能量交易的游戏规则
- 12.5万亿养老金或将涌入币圈?特朗普这招是惊险一跃还是妙手回春
- 加密货币市场疯了!比特币突破12.4万 以太坊距离新高仅一步之遥
- 日本创投市场迎来重大变革:数字资产融资大门即将开启
- 十年磨一剑:以太坊如何成为加密经济的地基?
- 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:HTX DAO白皮书升级背后的深远考量
- 当战火遇上区块链:地缘政治如何搅动加密货币市场?
- 匿名大V悄悄布局:这两个冷门币种或将迎来爆发期?
- 以太坊蓄势待发:4000美元大关近在眼前?
- AI基建和加密独角兽迎来大考:CoreWeave与Circle能否继续狂奔?
- 打破特权壁垒:Jarsy如何让普通人也能投资SpaceX这样的明日之星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