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坊智命遇能账不叫户革座冷叫好以太
当我们翻阅以太坊最新的发展数据时,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浮出水面——那个被寄予厚望的ERC-4437标准,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意想不到的寒冬。记得三个月前,我和几个开发者在咖啡厅讨论这个标准时,大家还兴致勃勃地预测它将如何改变游戏规则。 BundleBear最新报告显示,这个号称能让区块链体验像刷信用卡一样简单的标准,实际表现却相当骨感。数据显示仅有6.89%的用户在使用后持续活跃超过半年,这个数字简直就像寒冬里的温度计读数。作为一个曾经为这个提案欢呼过的开发者,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让人失望。 想想看,这些"智能账户"本该为用户提供三大福利:告别复杂的助记词、简化交易流程、提升安全性。但现实是,平均每个账户只进行了5笔交易就销声匿迹。这就像买了一台号称能改变生活的智能家电,结果用了几次就被遗忘在储物间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支撑这个生态的基础设施。那些让智能账户运转的Bundlers节点,据说现在都在赔本赚吆喝。让我想起早期共享单车行业的困境——理想很丰满,现金流却很骨感。有些用户甚至因为系统bug而支付了过高的Gas费,这无疑给本就不佳的用户体验雪上加霜。 记得项目刚推出时,社区里有人开玩笑说这会是"以太坊的iPhone时刻"。现在看起来,更像是发布了一款叫好不叫座的旗舰手机——功能强大,但就是没人用。 不过,事情可能并非完全绝望。8月份的数据确实给了我们一丝希望——单月42万个活跃钱包的峰值证明这个标准确实有其吸引力。虽然10月份数据回落至14万,但Coinbase的Jesse Pollak说得对,新技术采用往往需要经历一个"慢热"的过程。 我常常跟团队说,看看ERC-20标准的成长历程就知道了。当年它刚推出时,谁又能想到这个"小标准"会成就今天的DeFi帝国?也许ERC-4437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更多开发者的参与。 作为一个见证了多个以太坊标准兴衰的观察者,我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正如我常对新手开发者说的:区块链世界里,真正革命性的改变往往需要经历"不被理解-被嘲笑-被模仿-成为标配"的过程。 未来几个月将是关键期。如果开发团队能够解决基础设施的盈利问题,优化用户体验,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个标准的"iPhone时刻"。但无论如何,目前的数据确实给整个社区敲响了警钟——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,好产品不等于好市场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
基础设施的尴尬处境
曙光初现还是昙花一现?
等待拐点的到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逼近2.7万大关,但这些币种涨得更猛!
- 数字人民币跨境新里程:香港试点将如何改写两地金融版图?
- 昨晚比特币暴涨500点,这份惊喜你抓住了吗?
- 数字货币价格过山车:从市场规律到黑天鹅事件的全面解码
- 跟着小神玩转比特币,700点收益轻松到手!
- 熊市何时结束?一位老韭菜的真心话
- 15年过去,RWA真的能成为金融市场的下一个风口吗?
- 以太坊又玩过山车:这次能逃过暴跌命运吗?
- 加密寒冬降临:八月为何成为交易所的鬼月?
- 当Injective遇上HotsCoin:一位老韭菜眼中的DeFi新贵
- 数字货币上演V型反弹,逢低布局正当时
- 在NFT寒冬中逆袭:Tensor.trade如何用1.4亿美元交易量改写市场格局
- 11月21日加密货币合约操作手记:当行情遇上生活琐事
- BIBI:一只被社群捧红的不死鸟,真能创造千倍神话?
- 深夜行情复盘:精准预判带来的丰厚回报
- 币圈玩家必知的10个血泪教训
- 1500万美元加密货币不翼而飞:幕后黑手竟是这家硅谷明星企业?
- Web3寒冬生存指南:那些倒在熊市中的明星项目教会了我们什么
- NFT市场回暖信号显现:10月行情深度解析
- 香港金融科技周现场直击:Web3热潮涌动下的机遇与挑战
- 搜索
-